显而易见,墨子对佳乐、华服、美食与豪宅给人带来的感官享受心知肚明。
无心或有意偏离道者,必将归于盗。行不由径是说澹台灭明由仁道而行,由是自觉坚持,由仁道是自觉以仁道为根据。
以道为主导的新秩序之确立首先面临如何在新统中安置旧主——帝的问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必然返回的道有力量促使人返回道,向道者据道而拥有返回的道路与力量。对素朴本性的守护需要的是大道的智慧,不是以效率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之智慧,此乃修道之人异于俗人者。道与盗的区分是差之毫厘,它的方向和道路则谬之千里。在后者,曲是一种策略,一种谋略、阴谋,委曲求全是装出来给他人看的。
因此,昭昭、察察既是对世界万物的解析,同时也是对相应价值秩序的固守。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带着仁爱之心为之。很多人单单只是取古人之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而不将其后面紧接的一句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结合起来去理解。
反而,与雷锋,与赖宁为敌的一些人的主张就是错误。(同上)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苙:栏圈),又从而招之。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只可能是,意识形态(集体主义至上)的教化已经深深的刻入了孩子们的脑海与意识中。
(参见《孟子·尽心下》)由此可见,杨朱学派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所站的地位是如何之重。而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虽察而不可以为官职之令。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而我们在理解杨朱思想的同时再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有多少尊严与权利一如既往的被亵渎?或许我们又到了需要杨朱学派的时候了。) 进入专题: 杨朱学派 。再者,在《列子·杨朱篇》 中说道: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他提出自己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说是时代的最强音,最富有解放意义。②杨朱学派所倡导的是不要强迫一个人去做其做不到的事情,而应该尽力而为。众所周知,杨朱学派所倡言的为我与贵己是该思想与学派的基本立场。(参见《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个人的解放与觉醒,自然是被极权主义的统治者所厌弃,故此杨朱学派的相关著作也就不得不遭到焚烧。个人作为一种自然的独立存在,与他人是平等的,又具有不可侵犯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科书一直是以个人主义至上的姿态来教导我们的学生,并且以此反思——我们需要的是对集体主义的服从而对个人主义的否定。这种想象也就是开篇中所提及的这个自私的家伙。
据传,连孔孟的学生都有的深受杨朱学派的影响,甚至有一定的动摇。这种思想在当时可以说是最激进的思想之一,是反抗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大思想武器。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八日修订于武汉(注:此稿为中国社会思想史的个人讲义,此文截选自《墨子与杨朱:颠覆性重构与当代社会抉择》的讲义稿。虽然说个人本位与官场本位在此交锋,但是最终以《韩非子·六反》中的这句话就完全可以概括出杨朱学派的命运了。而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①杨朱学派并不是个人利益至上者。没有每个公民个人的利益,没有每个公民个人的幸福就不会有什么天下人的幸福
‘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这简短的四个字,给后学之人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但杜氏之解释与孔夫子之本意是否吻合,实难断言,我在此亦无意深究,不过,总觉得用西方哲人所提之理念来阐释东方大儒所说之话语,似乎尚值得商榷。因为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为政》篇中,该篇的内容中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当然,该篇还包括其他一些有关学习方法和孝悌思想的内容),由此观之,孔子在这里说出君子不器,虽然可以认为君子是指有德者,但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有位者,理解为孔子有对为官者、有位者隔空喊话的味道。
《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位在官长者。对此,我还是打算从前面已经提到的在《易传•系辞上》中的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句中寻找突破口。
在《论语》中,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通说认为,君子不器之君子专指有德者。解读在《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很值得让人玩味的话:子曰:‘君子不器。前段时间我读毛起先生的《论语章句》,他对君子不器的解释很有意思。但笔者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只不过指有德者的成份更大一些罢了。
我认为他说得有一定道理。程艾兰(A.Cheng)(1981):大师说:‘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的工具。
(这是目前已知的对君子不器的最早文本解释。我将君子不器这句话解释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过多地追求功利性的东西,不应该沉湎于酒色财气,而应该崇尚道,追崇那些看似无用实则颇为有用之道。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49. [2]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57. [4]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18. [5]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一卷)•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9. [6]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61—62. [7]毛起.《论语章句》[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 [8]安德列•莱维.《试论〈论语〉中一个四言句的翻译》[J]. (法)龙巴尔、(中)李学勤主编.法国汉学•第一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04. [9]丁纪.《论语读诠》[M].四川:巴蜀书社,2005,4. [10]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41.原文载于《商品与质量》2011年第11期 进入专题: 论语 君子不器 工具 解读 。奥托(H.Otto)(1896):孔子说:‘智者无局限性,(他一切皆善长)。
但其实这句话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得到新的解读。这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两个基本概念。摘 要: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通说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像器皿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而应该多才多艺,无所不能。若仅从是否为通才来作为君子之判断标准似有庸俗化之嫌。
南怀瑾在其《论语别裁》中说: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10] 我对君子不器之解读究竟能否让他人眼前一亮并有所感触,实不敢苛求与希冀,只要能让我自己智慧日进,道义日开,实已足矣。
]并在注释中讲到: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但这在汉语里面是一句骂人的话,孔子显然不是要去骂君子的,所以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
他说:君子不怒者,以一切事物皆有其繁杂之成因,非可仓卒而变动,若一不如意,辄对之发怒,则非特于事无补,且于己身有大害也。在参考了诸学者之解释后,对于君子不器这句话之含义我的确应该给出自己的一番解读了。
萨维·萨维·艾哈迈德说,他曾到访中国20余次,去过北京、上海、哈尔滨、银川、兰州等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城市街道都那么干净整洁,居民都彬彬有礼。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 [阅读]
不仅是汉服,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新什么。 [阅读]
日本惟有端正历史认知,反躬自省、谨言慎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阅读]
2017至2018年,这个数字不到50万。 [阅读]
新华社发(胡雪峰 摄)八连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外反恐联演联训中,战士吉木此呷首次以特种兵身份代表连队走出国门,与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名特战精英同台竞技,打出了中国特战队员的威名。 [阅读]
今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阅读]
毫无疑问,方向既定,唯有不懈奋进。 [阅读]